倩女幽魂 (1987年電影)

倩女幽魂
A Chinese Ghost Story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程小東
监制徐克
制片溫嘉文鍾珍葉百全周國忠
動作指導程小東郭追劉志豪徐忠信胡智龍
编剧阮繼志
原著聊齋志異
蒲松齡作品
主演張國榮
王祖賢
午馬
劉兆銘
配乐戴樂民黃霑
主題曲《倩女幽魂》/張國榮
摄影潘恒生
劉滿棠
李嘉高
黃永恆
剪辑新藝城剪接組
制片商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
電影工作室
片长98分鐘
产地英屬香港
语言粵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87年7月18日 (1987-07-18)(香港)
发行商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
预算500多萬港元
票房香港:HK$ 18,831,638[1]
台北市:NT$ 12,684,540[2]
前作与续作
续作倩女幽魂II:人間道

倩女幽魂》(英語:A Chinese Ghost Story)是1987年上映的香港靈幻愛情電影,由程小東執導、徐克監製、阮繼志編劇。影片改編自蒲松齡著作《聊齋志異》的〈聶小倩〉一章,講述女鬼聶小倩與書生寧采臣人鬼殊途的愛情故事。電影由張國榮王祖賢午馬劉兆銘主演,其他演員包括林威、薛芷倫、王晶胡大為

1978年,投身電視行業的徐克打算拍攝恐怖片,隨即想起兒時觀看李翰祥版《倩女幽魂》的回憶,可惜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製片人拒絕他的提案。多年後,徐克決定把它搬上大銀幕。電影故事基於原著《聊齋志異》和李翰祥版《倩女幽魂》,但徐克為了迎合現代觀眾心境,決定在電影內加入一些情色的味道,並聘請曾為多部三級片編寫劇本的阮繼志創作。電影主體拍攝於1986年10月展開,耗時五個多月才完成前中期製作。電影預算大約120多萬港元,但後來兩度超出預算。

電影上映後頗受好評,播放不足一個月拿下1800多萬港元票房,其後又在各地上映。影評人大多對本片青睞有加,尤其欣賞電影的拍攝手法、視覺效果、演員演技等,另有少數人稱它為邪典經典。而隨着時間推移,多份回顧評論時皆認可這套作品,甚至稱它打破喜劇及動作片的壟斷地位,使神怪武俠片捲土重來,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影片獲眾多榮譽肯定,斬獲四項金馬獎、四項金像獎,另在各地電影節皆有進帳。電影的成功催生兩部續集《倩女幽魂II:人間道》(1990年)和《倩女幽魂III:道道道》(1991年)。徐克也在1997年製作了動畫《小倩》。2005年起,本片先後入選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名單。

劇情

寧采臣(張國榮飾)趕赴郭北縣收賬,豈料天降大雨,帳簿因而弄濕,他被迫躲入傳説紛紜的蘭若寺留宿數夜。道士燕赤霞(午馬飾)警告他儘快離開,但寧沒有理會,反而偷偷潛入寺中。入夜後,寧采臣被一陣古琴聲吸引,並在郊野一處小亭邂逅少女聶小倩(王祖賢飾)。燕赤霞得知寧采臣未有離開,便前往郊野尋找。寧采臣為了逃避燕赤霞的抓捕而到處躲藏,燕赤霞卻誤以為是鬼怪而出手,聶小倩為救寧采臣而現蹤,最終燕赤霞在一神秘鬼怪阻攔下未有追擊。到了早上,燕赤霞告訴寧采臣,他在寺廟裡看到的人實際上是鬼魂,寧卻不以為然。那天晚上,寧采臣重回蘭若寺,得知聶小倩是女鬼的真相。

聶小倩向寧采臣解釋,她因屍骨被棄荒野而受千年樹妖姥姥(劉兆銘飾)控制,每夜須四處引誘壯男,方便姥姥吸取陽精增益延壽。寧采臣試圖將她從無盡痛苦中解放出來,因此他向燕赤霞尋求幫助。後來,姥姥逼迫聶小倩殺害寧采臣,但她不願,於是姥姥命手下殺死兩人。燕赤霞出現救下二人,並與姥姥展開連場大戰,最終以掌心雷把其封印百年。為免聶小倩再次受辱,寧采臣答應聶小倩的請求,把其屍骨送回鄉間安葬,好讓她能轉世投胎。但是,陰間的黑山老妖突然出現,帶走聶小倩並打算與她完婚。燕赤霞經不住寧采臣的苦苦相求,不情願地打開了一個通往陰間的臨時傳送門,帶著寧去尋找聶小倩。由於陰間充斥亡魂,他們幾經辛苦才覓得聶小倩,然後返回人間。

黎明已至,寧采臣試圖以身軀擋住殘破不堪的木窗遮住屋外的陽光,以防止聶小倩因暴露在陽光下而被魂飛魄散不能投胎。聶小倩悲傷的述說著遺憾在最後要分開的一刻卻不能讓彼此再見對方最後一面,語畢便遁入了她的金塔內。最終,寧采臣和燕赤霞按照她的意願把其金塔送回家鄉安葬。

演員

製作

籌拍與改編

監製徐克(攝於2008年)

1960年,年幼的徐克觀看了由李翰祥執導、邵氏兄弟發行的《倩女幽魂》,結合了漂亮女孩和恐怖鬼怪的故事令他感到害怕[3]。事後徐克才知道電影原來是改編自清代作家蒲松齡的作品《聊齋志異[3]。1978年,投身電視行業的徐克打算拍攝恐怖片,隨即想起兒時觀看《倩女幽魂》的回憶,並向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製片人建議拍攝一部取材於《聊齋志異》的電視作品[3][4]。但是,製片人回絕了徐克的提議,認為這部作品不適合在電視上播放[4]。多年後,徐克決定把它搬上大銀幕[4]。徐克指翻拍作品用全新片名是正常不過的事,但他卻打算在新電影上用回舊片名,認為此是對原著的尊重[3]。因此,徐克咨詢了邵氏片庫的擁有者及李翰祥,並獲得兩位的首肯[3]。1986年9月,徐克正式籌備電影開拍工作[5]。徐克找來程小東執導此片[4]。程小東曾在電影工作室製作的多部作品中擔任導演及動作指導,當中包括《刀馬旦》和《英雄本色II[6]。程小東在1986年曾拍攝奇幻動作愛情電影《奇緣》,但慘遇滑鐵盧,感到沮喪同時更直指觀眾還未適應銀幕上的浪漫愛情[3][7]。當程小東意識到此片是愛情電影時有點卻步,但徐克認為本作須具備一定的情感基礎,因此說服程可以利用動作片和恐怖片的元素來包裝這部愛情電影[3][7]

「我和導演監製三人均有同一個想法,就是鬼與人一樣,當中有好也有壞,正如人也有忠奸之分。」
——阮繼志談及故事角色[8]

電影故事除了基於原著《聊齋志異》,其骨幹亦來自李翰祥的《倩女幽魂》[9]。為了在電影中加入一些情色的味道以符合現代觀眾心境,徐克向曾為多部三級片編寫劇本的阮繼志招手[10]。然而,阮繼志並不懂得如何為一部古典鬼片創作劇本,故反向徐克尋求協助[10]。徐克建議阮繼志創作時可以把聶小倩當作公關小姐,因為她們都是「白天不敢出門,晚上生龍活虎,擅長騙取男性的血汗和金錢」,而反派姥姥則像「媽媽桑」,手下一堆在爭取男人的女鬼[11]。針對寧采臣,阮繼志套用同樣邏輯,指寧采臣打算為聶小倩「贖身」,但由於鬼神世界內金錢沒用、自己亦沒法奉獻生命,於是便找來燕赤霞幫忙[12]。阮繼志接受訪問時表示,舊版《倩女幽魂》古味十足,但打鬥場面全然欠奉,現時的新版本則以新包裝(包含驚險、惹笑、特技等元素)以及快節奏示人,票房亦是上述改動的其中一項考慮因素[8][13]。阮續指,寧采臣和聶小倩分別受到人、鬼的壓迫,以致兩人站於同一陣線之上,使故事別具意義[8]。徐克談及故事時表示製片商高層曾接觸他,希望把這部電影改頭換面,把女主角由女鬼改為女警獨挑大梁[7]。徐克反駁指故事基於原著小說和古裝戲劇,最後成功說服高層取消改動[7]。原著故事中,寧采臣順利取走小倩的骨骸,葬於他處,後與小倩結婚生子,小倩亦像妻子般待在他身邊照顧起居飲食[14]。但徐克拍攝時卻只以前半部分故事為基礎,令故事充滿離別[14]。另外,電影又新增寧采臣和燕赤霞到地府消滅黑山老妖,寧采臣將聶小倩的骨灰安葬使其魂魄能夠轉世投胎等情節[14]。 按程小東所言,籌備劇本花時三個月,但修改又經歷半年時間[8]

選角

樂蒂(左)飾演的聶小倩傾國傾城,以致徐克須深化新版聶小倩的形象;中森明菜(右)曾是女主角人選之一

決定拍攝此電影後,徐克和施南生便須找尋合適人選來飾演男女主角[15]。徐克認為張國榮的個性與主角寧采臣的角色特質相近,因此建議由他擔任男主角[16]。程小東沒有異議,而且他亦認為電影需要一個由年輕演員組成的陣容[16]。張國榮起初同意接演,但得知是部古裝片便打算拒絕,表明不願意穿着奇怪的衣服去演一些怪異的故事[16]。為了盡力消除張國榮的顧慮,徐克於是向他講述故事的非凡之處,又指服裝做好後會立刻讓他過目[16]。了解電影情節後,張國榮認為寧采臣的性格和遭遇與初入娛樂圈的自己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而打消退演的念頭[16][17]

男主角敲定後,徐施二人便需要為女主角物色合適人選。李翰祥執導的《倩女幽魂》取得佳績,樂蒂飾演的聶小倩亦傾國傾城,因此徐克覺得有必要更細緻設定新版聶小倩的形象:除了具有東方女性的美感,性格還需要妖魅性感,同時「柔情似水又多愁善感」[3][18]。礙於預算問題,施南生本打算尋找新人女演員與張國榮配搭[19]。徐克曾考慮找來日本女星中森明菜出演女主角,並拳拳盛意邀請她,可惜被拒[15][20]。後來,徐克轉為考慮起用中港台女星,認為香港女子團體開心少女組成員之一的羅美薇頗為合適,但她以行程過於繁多而婉拒[18]。此時,剛剛出道名氣尚小的台灣演員王祖賢向施南生毛遂自薦要求試鏡,但後者認為她身材高挑性格陽光,與活在黑暗中的聶小倩格格不入,亦支付不起她的片酬,因而拒絕[18][19]。但王祖賢堅持試鏡,又願意自減片酬,徐克念在兩人曾經有愉快的合作經驗(王祖賢在徐克執導的《打工皇帝》中擔任女主角),便同意她的請求[18][19]。最終,王祖賢的造型恰到好處,並獲徐克和劇組的一致讚成[16][21]

至於燕赤霞一角,徐克認為當時午馬已經在多部電影內飾演道士,應該相當得心應手,因此把此角色交由他演出,午馬亦欣然接受[22]。劉兆銘在1979年獲徐克賞識,參演電影《蝶變》,正式踏進影壇;本作是他們兩人第二次合作[23]

服化道

電影美術指導由奚仲文和何劍聲擔任,服裝指導則由陳顧方負責[24]。奚仲文此前未曾擔任任何古裝片的美術指導,為此他參考了一些帶有美感又甚具東方味道的日本古裝片(如《怪談》、《影武者》),也看了不少昔日台灣和邵氏電影,從而獲取創作靈感[25]。徐克在服裝方面也曾給予意見,他認為本片可突破傳統,毋須跟隨以往古裝片的做法,嘗試走「古代人物穿著時裝」的路線[25]。程小東表示電影創作配合著女性輕盈柔和的動作,旨在呈現一種「飄」的感覺[26]。為了配合導演的要求,奚仲文把服裝設計得較飄逸,又參考了時裝設計和剪裁方式,大量採用縐布、真絲等較輕的物料,令人物行走時衣袖的動感更大[27]。為了突出寧采臣風塵僕僕的形象,奚仲文特意利用洗舊了的麻布和棉布來造戲服[28]。針對姥姥的造型,徐克認為金色能突出此角色的神采和形象。陳顧方則以金色和綠色來設計戲服,使該角色即使在黑夜場景中仍亮眼獨特[28]。燕赤霞的竹盔造型則參考自台灣電影《策馬入林》[28]

攝製

拍攝結局時,徐克和程小東二人在夜景利用燈光和煙霧效果來打造陰間世界[3]

電影主體拍攝於1986年10月展開[29],主要在香港取景[8],耗時150多日才完成前中期製作[30][13]。電影預算大約120多萬港元,但後來兩度超出預算,最終花費大約500萬港元[4][30][31]。午馬指拍攝期間劇本和角色造型經常變動,劇本更是「一邊拍攝一邊更改」[22]。片中主要場景蘭若寺由《刀馬旦》的戲台改裝而成,何劍聲把原本戲台的二樓改為寧采臣的書齋,並在戲台的柱上加上樹木質感來打造樹妖居所[32]。在夜景場面中,攝影師潘恒生為了襯托出影片的沉鬱氣氛,於是利用各種灰度的藍色紙來建立淒美的藍調[33]

針對動作場面,程小東堅持不用替身,因此翻撲倒地或吊鋼絲等動作全部由張國榮親身上陣[8][13]。但由於午馬須拍攝大量動作場面,加上他又非動作演員出身,因此戲中過半的高難度動作鏡頭由替身演員郭椎代勞[22]。電影共120組戲,張國榮一人便佔了九成[13]。拍攝全片唯一一場纏綿戲時,張國榮除了向在場的黃霑請教外,更為保逼真而向程小東提出脫掉內褲的要求,但被程否決[13]。最終,這個情愛鏡頭在成片中被刪去[13]。特效方面,徐克請來當時香港首家視覺特效公司「新視覺特技工作室」製作[34]。片中乾屍復活、姥姥吸乾人類精元等鏡頭均是工作室以定格動畫手法製作而成的[34]。在拍攝期最後十天,徐克認為原本結局規模較細小,而故事走向亦非當初設計,因此向程小東建議再拍攝一個較隆重的結局[3]。由於當時沒有可用的場景,兩人便加插大量視覺效果補足[3]

配樂

電影配樂由音樂人黃霑戴樂民攜手創作[35]。他們此前曾為徐克的《上海之夜》和《刀馬旦》配樂。黃霑接受訪問時表示,本作配樂一職是他主動爭取而得來的,他還找來演奏家黃安源和林風分別演奏二胡和琵琶[36][37]。為了營造詭異氣氛,黃霑未有使用傳統大製作電影的交響樂,而採用當年新興的電子合成器作曲[36]。另外,電影三首歌曲《倩女幽魂》、《黎明不要來》、《道》均由黃霑作曲填詞,戴樂民編曲,分別對應寧采臣、聶小倩、燕赤霞三位主角[35]。主題曲《倩女幽魂》由張國榮主唱,黃霑指主旋律是他跟隨新藝城一行人參觀法國康城影展時一夜間寫成的,填詞後即獲通過[36][38]。插曲《道》則是徐克讓他為燕赤霞度身訂造[39]。黃霑先得出「道可道,非常道」一句(曲連詞),再按先曲後詞的手法鋪延成一首歌;編曲則運用了電子組合琴、鋼琴和低音提琴[39]。原本打算由男歌手林子祥或演員樊梅生演唱,最終因時間緊逼而交由黃霑主唱[a][36][38][39]。臨近拍攝結束時,徐克讓黃霑再創作多一首歌曲,黃霑反指時間所限沒法創作,提出以本屬於另一部電影但因預算問題而未能發行的歌曲代替,徐克同意[40]。插曲《黎明不要來》是首抒情曲,以豎琴、二胡、電子合成器等伴奏,由女歌手葉蒨文演唱[41]

反響

發行

1987年7月,《倩女幽魂》正式於香港上映。在不足一個月的上映期內,電影拿下1800多萬票房,每日平均收入70多萬,成為1987年香港電影票房榜第15位[1]。同年8月,電影於台灣上映[42]。電影在台北市播放約兩個月,售出18多萬張戲票,收入為1200多萬新臺幣,在年度票房收入排行榜中位列第11名[2]。電影隨後還在韓國、英國等地上映[43][44]。2011年4月,隨著葉偉信執導的同名電影上映,本作數碼修復版亦首度登上中國大陸戲院的大銀幕,上檔兩週收獲295萬人民幣票房[45][46]

電影上映後不久,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便推出了本片的VHS錄影帶[47]。1993年,寰亞電影發行有限公司推出配有國粤兩語及多國語言字幕的VHS錄影帶[48]。同年,鉅星錄像發行(香港)有限公司推出本片DVD[49]。2010年,星空華文傳媒發行本片藍光影碟[50]。2016年,星空華文傳媒授權北京碟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華錄出版傳媒有限公司,聯合重新製作並發行限量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藍光收藏版[51]

評價

《倩女幽魂》頗受好評,大多影評人讚揚電影的故事和視覺效果。扉白在《大公報》撰文,讚揚角色造型和化妝各有特色,視覺效果極為出色,故事亦忠於原著,但指情感戲並無令人特別驚喜之處[52]。他認為編導不把情感戲放在首位,反而側重在以現代電影特技拍攝神怪鬥法等動作場面上,因為這才是編導兩人的共同特長,亦是本片最大的看點[52]。《華僑日報》刊登影評,稱讚程小東和徐克未有把短短數頁的簡單故事複雜化,亦未有加入過多過雜的人物關係,成品「令人千迴百轉餘音嫋嫋」[53]。《華僑日報》另一篇影評則稱,早年《倩女幽魂》以淒艷見稱,但如今在程徐兩人手上卻增添了香港80年代情有獨鐘的喜劇感,人物組合極具趣味,又稱讚劇中的視覺效果和美感,認為美術指導和服裝設計功不可沒[54]

電影月報英语The Monthly Film Bulletin》的金·紐曼英语Kim Newman同樣稱讚故事、視覺效果和演員表演[55]。他總結時把電影形容為「多年來在香港上映的獨特鬼怪/恐怖片的優秀範例」,又指它讓觀眾有機會深入了解一個至少與三十年代環球恐怖電影或五六十年代漢默恐怖電影同樣高度發展和儀式化的電影神話[55]。《綜藝》雜誌刊登署名梅爾(Mel)的影評,同樣認為電影在美術指導、服裝、攝影和配樂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稱「新藝城搜羅到一部以中國獨有素材為主題的電影是件值得慶賀的事」[56]。評論續指劇情「描繪地球上生命的美麗和美好之處」,最終形成這個「具有誘人恐怖背景且混合了不會侮辱成年觀眾的幻想逃避主義的有趣愛情故事」[56]。然而,《紐約時報》的沃爾特·古德曼(Walter Goodman)對本片持負面態度,認為劇情不易理解和總結,畫面充滿詭異的藍色,98分鐘的影片亦充斥飛跳和砍殺[57]。他總結時表示觀眾在本片所得的刺激感要視乎他們有多喜歡爆炸場面[57]

隨著時間推移,不少影評人撰寫回顧評論時皆認可這套作品。《衛報》把電影形容為「現代香港電影業中的突破性作品」,指它是部「可疑的打鬧喜劇……充滿瘋狂的特技效果(半空打鬥、長舌等)」,又認為它不適合那些著重劇情易於理解而多於畫面華麗的觀眾[58]。《帝國雜誌》給予電影四顆星(五顆星滿分),認為畫面和視覺效果極為華麗,同時指它「真的很奇怪,但又未至於《殭屍先生》那種完全瘋狂的程度」[59]。唐納德·C·威利斯(Donald C. Willis)在其著作內表示電影是「一場有趣的奇幻盛宴」,並且「非常有創意,有時甚至充滿詩意」[60]。約翰·查爾斯(John Charles)則打出8/10的分數,稱電影部分恐怖元素歸功於1981年美國電影《屍變》,但同時又指「電影拍攝和美術指導非常出色,動作令人振奮,愛情故事出人意料地感人,使它成為後新浪潮時期最迷人最令人愉快的奇幻作品」[61]。何思穎為第2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製作電影回顧專題,他稱這部作品匯聚了行業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電影拍攝傳統,是「電影人和觀眾之間的親密結晶」[62]。電影理論家大衛·博維爾英语David Bordwell形容電影無論在演員、畫面構圖、剪接、色彩、音樂等方面都配合得天衣無縫[63]。他以寧采臣在聶小倩閨房中躲避姥姥的一幕為例,這段戲只有約五分鐘,卻有170多個鏡頭,平均每個不到兩秒,但導演以快速剪接和巧妙的場面設計來製造高度凝聚的表現力,令觀眾明確知道誰看著誰[63]。總結時他更稱:「相信荷里活芸芸導演之中,不管在1987年或是今天,誰都沒法弄出這麼富有節奏感的精準動作。」[63]

文化學者劉衛林注意到寧采臣與聶小倩相識時輪流於畫上題詩互接的一幕,認為成功將「這對璧人的高雅與情意相通」十分形象化地聚焦;他指出該幕並非原著所有,乃沿襲1960年電影版《倩女幽魂》,而到了2011年電影版《倩女幽魂》則取消這類內容,寧采臣與聶小倩的互相欣賞變為建基於色相與物質,格調變低。[64]

獎項和提名

年份 組織 獎項 獲獎者/獲提名者 結果 來源
1987 第24屆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 《倩女幽魂》 提名 [65]
最佳男配角 午馬 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 阮繼志 獲獎
最佳美術設計 奚仲文 提名
最佳服裝設計 陳顧方 獲獎
最佳原著音樂 黃霑戴樂民 提名
最佳電影插曲 黃霑 提名
最佳剪輯 新藝剪輯組 獲獎
第20屆錫切斯電影節 最佳電影 《倩女幽魂》 提名 [66]
最佳特效 新視覺特技工作室 獲獎
1988 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 《倩女幽魂》 提名 [67]
最佳導演 程小東 提名
最佳女主角 王祖賢 提名
最佳男配角 午馬 提名
最佳攝影 潘恒生、劉滿棠、黃永恆 提名
最佳剪接 新藝城剪接組 提名
最佳美術指導 奚仲文 獲獎
最佳動作指導 程小東、郭追、劉志豪、徐忠信、胡智龍 提名
最佳音樂 戴樂民、黃霑 獲獎
最佳電影歌曲 黎明不要來
主唱:葉蒨文
作曲:黃霑
填詞:黃霑
獲獎
《倩女幽魂》
主唱:張國榮
作曲:黃霑
填詞:黃霑
提名
《道》
主唱:黃霑
作曲:黃霑
填詞:黃霑
提名
柯達傑出技術獎 《倩女幽魂》 獲獎
法国阿沃里亚兹科幻电影节 评审团特别奖 徐克 獲獎 [4]
意大利罗马科幻电影节英语Fantafestival 最佳导演奖 程小东 獲獎
葡萄牙波尔图国际奇幻电影节 最佳电影奖 《倩女幽魂》 獲獎

主題

人鬼戀是本片的重要主題。影評人吳月華把1960年李翰祥版本及本片作比較,指出香港電影在1980年代已轉變為由視覺文化主導,1960年版本的才子配佳人、以詩傳情的文戲已不能滿足觀眾,因此程小東利用動作、美感和視覺效果來訴說這個淒美動人的人鬼愛情故事[68]。聶小倩在本片的設定貼近原著,而寧采臣憨厚善良的性格除了能為影片增添娛樂元素外,又能使他願意多次離去後又折返拯救小倩[68]。不管在哪個版本,聶小倩的「遷葬」都是她解除束縛的關鍵情節[69]。片尾的黎明可謂是充滿希望的意象,而拯救聶小倩也是為了讓她有個更好的未來,最終迎來的卻是寧聶兩人分別的時刻[68]。吳月華指這為故事留下遺憾,但亦令它昇華至淒美動人[68]。影評人陳子雲認為「人鬼戀」主題雖然到此為止,但聶小倩的成長過程和成功奪回自由的結局更合現代觀眾的口味,而投胎再世為人也是她的成長終點[69]

陳子雲認為本片具有一定程度的女性主義[69]。聶小倩初次登場時,她身不由己只能默默成為姥姥害人的共犯,雖然面露不忍,但不能提出質疑[69]。接觸寧采臣後,雖然心中落下懷疑與不滿姥姥的情感,但仍自覺無可奈何[69]。在隱藏寧采臣人氣的一幕中,聶小倩因寧采臣的愛意而決意相救並叛逆姥姥,結果遭到鞭打[69]。而在後來的逃跑過程中,作為女性和鬼魅的聶小倩不再是等待寧采臣的「幫助」,而是具備一定反抗能力,甚至能替寧采臣解圍[68]

部分影評人認為電影帶有不少政治寓意。莎拉·伍德蘭(Sarah Woodland)指電影揉合了恐怖、人鬼戀、武俠等元素,這種混合手法常見於1980至1990年代的香港電影,可被解讀為反映當時電影製作人對香港主權移交以及身份認同的可能結果感到強烈焦慮[70]。斯蒂芬·泰歐(Stephen Teo)同樣表示,劇中具有不少黑暗且帶有迷霧的場景,以及狂野、扭曲的鏡頭,為觀眾帶來迷失方向的感覺,隱喻同樣危機[71]。陳明敏指電影開頭充斥雨中廝殺、腐敗昏官當道、民眾為利來往的場面,旨在呈現出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亂世;對於香港而言,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預示了屬資本主義的香港與屬於社會主義的中國之間即將產生碰撞的恐慌,帶來何去何從的「末世感」[72]。電影中,姥姥與燕赤霞、寧采臣為了爭奪聶小倩而對抗,後者則始終是個遊走雙方之間的鬼魅[72]。而在現實中,四位角色隱喻著中國、英國和香港之間百年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聶小倩的幽魂則隱喻著香港遊移不定的身份認同[72]。片尾黑夜將過黎明將至的一幕好比「香港回歸」進入最後的倒計時,這一時期港人心中的不安和畏懼已經達到頂峰,主題曲《黎明不要來》也暗藏對「回歸中國」這一政治事件的的態度[72]。另一方面,陳子雲套用電影上映時流行、有關香港即將被中國收回的「九七大限」思想,指聶小倩選擇投胎轉生有著昇華、解放的意味,隱喻香港回歸後也會有相同景況[69]

影響

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香港電影現代化以後,喜劇及動作片這兩類型一直穩佔市場地位[73]。然而,《倩女幽魂》推出後大放異采,使神怪武俠片捲土重來,《畫中仙》(1987)、《千年女妖》(1990)、《畫皮之陰陽法王》(1993)等作品紛紛登上大銀幕[74][75]。何思穎認為這部電影是1980年代流行的功夫喜劇式恐怖片(如《鬼打鬼》、《殭屍先生》)和後來的史詩奇幻電影(《白髮魔女傳》、《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等)之間的橋樑,說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亦實不為過[62]。電影的成功還促使製片商批准拍攝續集[76]。同樣由程小東執導、徐克監製的《倩女幽魂II:人間道》和《倩女幽魂III:道道道》分別在1990年和1991年上映[76]。徐克在1997年又製作了動畫《小倩》[77]。2015年,香港舞蹈團推出改編自本作的大型舞劇《倩女‧幽魂》[78]

2011年,隨著葉偉信執導的同名電影上映,本作亦首次在中國大陸正式面世。然而,早在本片正式發行之前,許多中國觀眾便已經通過各種非官方渠道(包括走私錄影帶,盜版VCD和DVD,以及後來的影片分享網站)收看[79]。學者指出電影的喜劇或「半認真」性質是導致大批八零後成為忠實粉絲的原因,而他們大多認為電影是理想主義、叛逆、懷舊和社會批判的體現[80]。部分中國大陸的影評人亦把本作譽為邪典經典[81]

2005年,本片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選入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名單中[82]。2011年,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辦影史百大華語電影選舉,本作與《秋菊打官司》(1992年)和《小武》(1998年)一同位列第35位[83]。同年,本片獲香港電影資料館選為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84]。影片在電影參考書《死前必看的1001部電影》名單中亦榜上有名[85]

電影原創者經常引起爭議[26]。程小東是本片正式署名的導演,但一般認為徐克才是真正的創作者,因為他透過自己的公司製作本片,親自物色導演、構思劇本、創作配樂,甚至負責導演部分場面[26]。影評人東尼·萊恩斯英语Tony Rayns亦表示,大多數電影工作室的作品實際上都被徐克「重定向或把持」[6]

註腳

  1. ^ 除了電影版,他後來還灌錄了多個錄音專輯版,編曲和歌詞都略有差別。

參考資料

  1. ^ 1.0 1.1 1987 香港票房. 中國電影票房榜.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2. ^ 2.0 2.1 1987年影片獲利(售票數)集中度一覽表. 台灣電影資料庫.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幻想大師:徐克訪談 (倩女幽魂系列 (Blu-ray)). 香港: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香港)有限公司. 2017 (中文(香港)). 
  4. ^ 4.0 4.1 4.2 4.3 4.4 4.5 Morton 2001,第74頁.
  5. ^ 「英雄本色」帶來太多突然 徐克吳宇森情緒波動. 華僑日報 (香港). 1986-09-05: 第4張第2頁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通过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 (中文(香港)). 點「華僑日報, 1986-09-05」的「連線使用」後,搜尋第「14」頁 
  6. ^ 6.0 6.1 O'Brien 2003,第111頁.
  7. ^ 7.0 7.1 7.2 7.3 Morton 2001,第75頁.
  8. ^ 8.0 8.1 8.2 8.3 8.4 8.5 秋元康. 現場快訊《倩女幽魂》. 電影雙周刊. Vol. 202 (香港: 電影雙周刊出版社). 1986-12-04: 18 (中文(香港)). 
  9. ^ 林超榮. 人物專訪:程小東素描. 電影雙周刊. Vol. 217 (香港: 明報報業有限公司). 1987-07-09: 14–15 (中文(香港)). 
  10. ^ 10.0 10.1 王玉 2013,第117頁.
  11. ^ 李建軍 & 萬珺之 2012,第97頁.
  12. ^ 王玉 2013,第117-118頁.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關熙潮 2015,第110頁.
  14. ^ 14.0 14.1 14.2 王玉 2013,第118-120頁.
  15. ^ 15.0 15.1 拒當男主角 棄權荷李活 程小東打出不敗神話. 明報周刊. Vol. 2236 (香港: 明報報業有限公司). 2011-09-17: 29–30 (中文(香港)).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關熙潮 2015,第108-109頁.
  17. ^ 葉錦添. 曝光人物:張國榮. 電影雙周刊. Vol. 226 (香港: 電影雙周刊出版社). 1987-11-12: 13 (中文(香港)). 
  18. ^ 18.0 18.1 18.2 18.3 吳品瑤. 都說她是最美聶小倩 《倩女幽魂》徐克首選卻不是王祖賢. 中時新聞網. 2021-10-17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中文(臺灣)). 
  19. ^ 19.0 19.1 19.2 汪曼玲(採訪者)、黃百鳴(受訪者). 黃百鳴憶述周潤發在《英雄本色》如何由配角變主角、張國榮與王祖賢合拍《倩女幽魂》原因、「新藝城」時期與麥嘉、石天奮鬥史 (電視節目). 事件发生在 8:45~9:25. 2015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中文(香港)). 
  20. ^ 陳穎思. 【倩女幽魂】王祖賢原來執二攤? 聶小倩首選係日本女星. 香港01. 2021-09-03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5) (中文(香港)). 
  21. ^ 王玉 2013,第111頁.
  22. ^ 22.0 22.1 22.2 戰士:午馬訪談 (倩女幽魂系列 (Blu-ray)). 香港: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香港)有限公司. 2017 (中文(香港)). 
  23. ^ 墳墓裏的聲音:劉兆銘訪談 (倩女幽魂系列 (Blu-ray)). 香港: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香港)有限公司. 2017 (中文(香港)). 
  24.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2005,第215, 217, 218頁.
  25. ^ 25.0 25.1 電影雙週刊 2013,第147頁.
  26. ^ 26.0 26.1 26.2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2005,第214頁.
  27.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2005,第216頁.
  28. ^ 28.0 28.1 28.2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2005,第217頁.
  29. ^ 十五歲曾與同學拍拖 王祖賢不敢再拍拖. 華僑日報 (香港). 1986-09-27: 第4張第4頁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通过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 (中文(香港)). 點「華僑日報, 1986-09-27」的「連線使用」後,搜尋第「16」頁 
  30. ^ 30.0 30.1 黃霑. 《倩女幽魂》與廣告片. 明報 (香港). 1987-07-01: 17 (中文(香港)). 
  31. ^ Sien lui yau wan. IMDb.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英语). 
  32.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2005,第218頁.
  33.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2005,第221頁.
  34. ^ 34.0 34.1 O'Brien 2003,第112頁.
  35. ^ 35.0 35.1 王玉 2016,第45頁.
  36. ^ 36.0 36.1 36.2 36.3 倩女幽魂:黃霑訪問 (倩女幽魂系列 (Blu-ray)). 香港: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香港)有限公司. 2017 (中文(香港)). 
  37. ^ 王玉 2016,第40, 45頁.
  38. ^ 38.0 38.1 何思穎 & 何慧玲 2002,第116-121頁.
  39. ^ 39.0 39.1 39.2 黃霑 2021,第374頁.
  40. ^ 黃霑 2021,第210, 277頁.
  41. ^ 楊漢倫 & 余少華 2013,第82-84頁.
  42. ^ 張國榮王祖賢聯袂赴台宣傳倩女幽魂. 華僑日報 (香港). 1987-08-13: 第6張第2頁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通过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 (中文(香港)). 點「華僑日報, 1987-08-13」的「連線使用」後,搜尋第「22」頁 
  43. ^ 영화정보. Korean Film Council. [202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韩语). 
  44. ^ Sinnui yauman. 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 [202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英语). 
  45. ^ 87版《倩女幽魂》上海首映 陈小东遗憾剪掉哥哥床戏. 中國日報. 2011-04-30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2) (中文(中国大陆)). 
  46. ^ 业内谈老片重映:老片修复一定要有新元素. 中国新闻网. 2014-11-14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中文(中国大陆)). 
  47. ^ A Chinese ghost story = Qian nu you hun (VHS). WorldCat.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英语). 
  48. ^ A Chinese ghost story 倩女幽魂 (VHS). WorldCat.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英语). 
  49. ^ 倩女幽魂 / A Chinese ghost story (DVD). WorldCat.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英语). 
  50. ^ 倩女幽魂 / Qian nü you hun (Blu-ray). WorldCat.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英语). 
  51. ^ MLIFE No.4-6 倩女幽魂三部曲. 北京碟影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2018-09-08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中文(中国大陆)). 
  52. ^ 52.0 52.1 扉白. 改編聊齋強調視覺——談《倩女幽魂》. 大公報 (香港). 1987-07-21: 21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通过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 (中文(香港)). 點「大公報, 1987-07-21」的「連線使用」後,搜尋第「21」頁 
  53. ^ 倩女幽魂 看後令人千迴百轉. 華僑日報 (香港). 1987-07-31: 第4張第3頁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通过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 (中文(香港)). 點「華僑日報, 1987-07-31」的「連線使用」後,搜尋第「15」頁 
  54. ^ 倩女幽魂 編導演製俱見佳績. 華僑日報 (香港). 1987-07-30: 第6張第2頁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通过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 (中文(香港)). 點「華僑日報, 1987-07-30」的「連線使用」後,搜尋第「22」頁 
  55. ^ 55.0 55.1 Newman, Kim. Qian Nü Youhun/A Chinese Ghost Story. Monthly Film Bulletin. Vol. 55 no. 650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88: 88 (英语). 
  56. ^ 56.0 56.1 Variety (编). A Chinese Ghost Story. The Variety Reviews (1987-1988). Vol. 20 (New Providence, N.J.: R. R. Bowker Publishing). 1989 (英语). 
  57. ^ 57.0 57.1 Goodman, Walter. Review/Film; Sepulchral Seductress And a Taoist Warrior.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City, N.Y.). 1988-03-23: C20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英语). 
  58. ^ AP. Cable & Satellite: A Chinese Ghost Story. The Guardian (London). 1997-06-28: C82 (英语). 
  59. ^ Bowyer, Justin. A Chinese Ghost Story Review. Empire Online. 2000-01-01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英语). 
  60. ^ Willis 1997,第82頁.
  61. ^ Charles 2000,第155頁.
  62. ^ 62.0 62.1 羅卡 1997,第56-59頁,十載重温《倩女幽魂》.
  63. ^ 63.0 63.1 63.2 博維爾 2020,第136-138頁.
  64. ^ 劉衛林. 《倩女幽魂》電影系列與詩詞藝術所營構的電影世界. 光影中的經典文化. 香港: 中華. 2019: 85–88. ISBN 978-988-8571-93-2. 
  65. ^ 第24屆金馬獎入圍得獎.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1987-10-29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中文(臺灣)). 
  66. ^ 20ed. Festival Internaciona de Cinema Fantàstic de Sitges. Sitges Film Festival. 1987-10-11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英语). 
  67. ^ 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及得獎名單. 電影雙周刊. 1988-04-10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香港)). 
  68. ^ 68.0 68.1 68.2 68.3 68.4 吳月華. 《倩女幽魂》與《聊齋》之〈聶小倩〉.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8-01-10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中文(香港)). 
  69. ^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陳子雲. 一縷反抗的幽魂,隱喻「九七大限」黑暗世道?——談聶小倩的文化意涵. 關鍵評論網. 2015-12-13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中文(臺灣)). 
  70. ^ Woodland 2018,第80頁.
  71. ^ Woodland 2018,第81頁.
  72. ^ 72.0 72.1 72.2 72.3 陳明敏. 香港幽魂——〈聶小倩〉的電影改編及其身份政治 (PDF). 香港城市大學. 2016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21) (中文(香港)). 
  73. ^ 博維爾 2020,第125頁.
  74. ^ 關熙潮 2015,第111頁.
  75. ^ 博維爾 2020,第58, 125頁.
  76. ^ 76.0 76.1 博維爾 2020,第172頁.
  77. ^ 「幽微靈秀聶小倩」展現不同年代「小倩電影」的攝人魔力.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07-07-19 [202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香港)). 
  78. ^ 鄭政恆. 《倩女幽魂》三十年 (PDF). 香港舞蹈團.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29) (中文(香港)). 
  79. ^ Wang 2018,第144-146頁.
  80. ^ Wang 2018,第147-149頁.
  81. ^ Wang 2018,第153頁.
  82. ^ 最佳華語片一百部.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 2005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香港)). 
  83. ^ Cremin, Stephen. Horse announces greatest Chinese films. Film Business Asia. 2011-01-27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4) (英语). 
  84. ^ 電影資料館推選「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影星任達華出任節目大使.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1-09-19 [2022-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中文(香港)). 
  85. ^ Schneider 2005,第758頁.
文獻
  • 羅卡 (编). 光影繽紛五十年:香港電影回顧專題 (第2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 市政局. 1997. ISBN 978-962-7040-58-3 (中文(香港)). 
  • Willis, Donald C. Horror and Science Fiction Films IV. Lanham, MD: Scarecrow Press. 1997. ISBN 978-0-8108-3055-4 (英语). 
  • Charles, John. The Hong Kong Filmography: 1977-1997.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mpany. 2000. ISBN 978-1-4766-0262-2 (英语). 
  • Morton, Lisa. The Cinema of Tsui Hark.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mpany. 2001. ISBN 978-0-7864-0990-7 (英语). 
  • 何思穎; 何慧玲. 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2. ISBN 962-8050-15-X (中文(香港)). 
  • O'Brien, Daniel. Spooky Encounters: A Gwailo's Guide to Hong Kong Horror. London: Headpress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1-900486-31-6 (英语).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编). 繁花盛放─香港電影美術(1979-2001).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5. ISBN 962-04-1870-0 (中文(香港)). 
  • Schneider, Steven Jay (编). 1001 Movies You Must See Before You Die. Hauppauge, NY: 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2005. ISBN 978-0-7641-5907-7 (英语). 
  • 楊漢倫; 余少華. 粵語歌曲解讀:蛻變中的香港聲音. 香港: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2013. ISBN 978-988-16456-7-8 (中文(香港)). 
  • 王玉. 歌影江湖:黃霑X大導演X影壇眾星. 香港: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3. ISBN 978-988-8200-62-7 (中文(香港)). 
  • 電影雙週刊 (编). 張國榮的電影世界1 (2013年修訂版). 香港: 電影雙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3. ISBN 978-988-15143-3-2 (中文(香港)). 
  • 關熙潮. 張國榮: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香港: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5. ISBN 978-988-8284-99-3 (中文(香港)). 
  • 王玉. 唱我逍遙調:黃霑的歌影江湖. 中國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6. ISBN 978-7-221-12800-3 (中文(中国大陆)). 
  • Woodland, Sarah. Remaking Gender and the Family: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language Film Remakes. Brill Publishers. 2018 [202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英语). 
  • 大衛·博維爾.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增訂版). 由何慧玲、李焯桃翻譯. 香港: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20. ISBN 978-962-8271-75-7 (中文(香港)). 
  • 黃霑. 吳俊雄 , 编. 黃霑書房 流行音樂物語 (1941-2004). 香港: 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 2021. ISBN 978-962-04-4696-2 (中文(香港)). 
  • 李建軍; 萬珺之. 倩女,51年幽魂不散. 電影 (中國北京: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2012, (3): 94–100. ISSN 1671-2528 (中文(中国大陆)). 
  • Wang, Hongjian. A Chinese Ghost Story: A Hong Kong comedy film's cult following in Mainland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 2018, 12 (2): 142–157. doi:10.1080/17508061.2018.1475968 (英语). 

外部連結

  • 香港主题
  • 电影主题
  • 香港影庫上《倩女幽魂》的資料(繁體中文)
  • 開眼電影網上《倩女幽魂》的資料(繁體中文)
  • 豆瓣电影上《倩女幽魂》的資料 (简体中文)
  • 时光网上《倩女幽魂》的資料(简体中文)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 AllMovie上《倩女幽魂》的资料(英文)
  • 爛番茄上《倩女幽魂》的資料(英文)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倩女幽魂》的资料(英文)
  • 香港電影資料館:倩女幽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聂小倩系列
作品相关
倩女幽魂三部曲电影
其他电影
电视剧
动画
  • 小倩(1997)
  • 小倩(2024)
游戏
程小東电影作品
导演作品
动作指导作品
徐克电影作品
导演作品
1970年代
蝶變(1979)
1980年代
地獄無門(1980) · 第一類型危險(1980) · 鬼馬智多星(1981) · 新蜀山劍俠(1983) · 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1984) · 上海之夜(1984) · 打工皇帝(1985) · 刀馬旦(1986) ·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1989)
1990年代
財叔之橫掃千軍(1991) · 黃飛鴻(1991) · 棋王(1991) · 豪門夜宴(1991) · 雙龍會(1992) · 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1992) · 男兒當自強(1992) · 獅王爭霸(1993) · 青蛇(1993) · 梁祝(1994) · 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1994) · 花月佳期(1995) · 金玉滿堂(1995) · 刀(1995) · 大三元(1996) · 雙重火力(1997) · 迎頭痛擊(1998) ·
2000年代
順流逆流(2000) · 蜀山傳(2001) · 黑俠2(2001) · 七劍(2005) · 鐵三角(2007) · 深海尋人(2008) · 女人不壞(2008)
2010年代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0) · 龍門飛甲(2011) ·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3) · 智取威虎山(2014) · 西游伏妖篇(2017) ·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2018)
2020年代
長津湖之水門橋(2022) · 七人樂隊(2022) ·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TBA)
监制作品
1980年代
英雄本色(1986) · 英雄本色II(1987) · 倩女幽魂(1987) · 喋血雙雄(1989)
1990年代
笑傲江湖(1990) · 倩女幽魂II:人間道(1990) · 倩女幽魂III:道道道(1991) ·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1992) · 新龍門客棧(1992) · 妖獸都市(1992) · 新仙鶴神針(1993) · 王者之風(1993) · 新上海滩(1996) · 黑俠(1996) · 小倩(1997)
2000年代
老夫子2001(2001) · 散打(2004)
2010年代
聖誕玫瑰(2013) · 三少爺的劍(2016) · 奇門遁甲(2017) · 攀登者(2019)
1980年代
1983 鮑比達再生人 · 1984 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 1985 林敏怡(傾城之戀) · 1986 Melody Bank(殭屍先生 · 1987 羅永暉(夢中人) · 1988 戴樂民黃霑(倩女幽魂) · 1989 黎小田胭脂扣
1990年代
1990 羅大佑、魯世傑(八两金) · 1991 顧嘉煇黃霑戴樂民秦俑 · 1992 黃霑(黃飛鴻) · 1993 陳煥昌(阮玲玉) · 1994 劉以達韋啟良誘僧 · 1995 黃霑胡偉立雷頌德黃英華(梁祝) · 1996 陳勳奇、Roel A. Garcia(墮落天使) · 1997 趙增熹(甜蜜蜜)  · 1998 喜多郎、Randy Miller(宋家皇朝 · 1999 陳光榮(風雲雄霸天下)
2000年代
2000 金培達星願 · 2001 谭盾(臥虎藏龍) · 2002 何崇志(麥兜故事 · 2003 谭盾(英雄) · 2004 金培達(忘不了) · 2005 Peer Raben、梅林茂(2046) · 2006 金培達高世章如果·愛 · 2007 金培達(伊莎貝拉) · 2008 久石讓(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 2009 岩代太郎(赤壁)
2010年代
2010 陳光榮金培達(十月圍城) · 2011 泰迪羅賓、韋啓良(打擂台) · 2012 陳光榮金培達(武俠) · 2013 金培達寒戰 · 2014 梅林茂、Nathaniel Mechaly(一代宗師 · 2015 盧凱彤李端嫻(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 2016 羅大佑陳輝陽(華麗上班族) · 2017 金培達波多野裕介(七月與安生) · 2018 久石讓明月幾時有 · 2019 RubberBand逆流大叔
2020年代
2020 林二汶(金都) · 2022 坂本龍一(第一爐香) · 2023 黃衍仁(窄路微塵 · 2024 泰迪羅賓戴偉4拍4家族
1980年代
1983 露雲娜〈戚眼眉〉(俏皮女學生 · 1984 蘇芮〈酒矸倘賣無〉(搭錯車 · 1985 林志美〈偶遇〉(少女日記 · 1986 蘇芮〈誰可相依〉(龍的心 · 1987 林子祥〈最愛是誰〉(最愛) · 1988 葉蒨文黎明不要來〉(倩女幽魂) · 1989 梅艷芳〈胭脂扣〉(胭脂扣
1990年代
1990 蘇芮憑著愛〉(群龍戲鳳 · 1991 許冠傑滄海一聲笑〉(笑傲江湖) · 1992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雙鐲 · 1993 黃鶯鶯〈葬心〉(阮玲玉) · 1994 梅艷芳〈女人心〉(東方三俠 · 1995 張國榮〈追〉(金枝玉葉 · 1996 彭羚完全因你〉(和平飯店) · 1997 陳慧琳風花雪〉(天涯海角)  · 1998 古巨基〈歡樂今宵〉(求戀期 · 1999 黎明〈今生不再〉(玻璃之城
2000年代
2000 張柏芝〈星語心願〉(星願 · 2001 李玟月光愛人〉(臥虎藏龍) · 2002 鄭秀文〈終身美麗〉(瘦身男女 · 2003 劉德華梁朝偉〈無間道〉(無間道 · 2004 Beyond〈長空〉(無間道II · 2005 The Pancakes〈咁咁咁〉(麥兜菠蘿油王子 · 2006 張學友〈如果愛〉(如果·愛 · 2007 周杰倫〈菊花台〉(滿城盡帶黃金甲 · 2008 吳雨霏〈逼得太緊〉(十分愛 · 2009 張靚穎〈畫心〉(畫皮)
2010年代
2010 李治廷〈歲月輕狂〉(歲月神偷 · 2011 恭碩良〈Here To Stay〉(東風破 · 2012 林憶蓮〈兩心花〉(出軌的女人 · 2013 張學友〈定風波〉(大上海 · 2014 黃宇希Dough-Boy〈狂舞派〉(狂舞派 · 2015 黃耀明〈目的地〉(香港仔) · 2016 黃淑蔓〈哪一天我們會飛〉(哪一天我們會飛 · 2017 Supper Moment〈沙燕之歌〉(點五步 · 2018 鄭中基〈沒聽過的歌〉(大樂師·為愛配樂 · 2019 RubberBand〈逆流之歌〉(逆流大叔
2020年代
2020 岑寧兒〈FLY〉(少年的你 · 2022 周國賢恆仔@ToNick〈時間的初衷〉(一秒拳王 · 2023 鄭秀文〈我這樣活了一天〉(流水落花 · 2024 謝雅兒〈填詞魂〉(填詞L
1980年代
1983 區丁平《投奔怒海 · 1984 宋洪榮《垂簾聽政》 · 1985 張叔平《似水流年》 · 1986 陸叔遠《平安夜》 · 1987 黃仁逵癲佬正傳 · 1988 奚仲文《倩女幽魂》 · 1989 張叔平《旺角卡門
1990年代
1990 司徒衛鏞《不脫襪的人 · 1991 張叔平《阿飛正傳 · 1992 奚仲文九一神鵰俠侶 · 1993 朴若木《阮玲玉》 · 1994 馬磐超《白髮魔女傳》 · 1995 張叔平《東邪西毒 · 1996 馬磐超《夜半歌聲》 · 1997 奚仲文《甜蜜蜜》 · 1998 馬磐超《宋家皇朝 · 1999 種田陽平《不夜城》
2000年代
2000 文念中心動 · 2001 張叔平《花樣年華 · 2002 婁中國、嚴沾林《遊園驚夢》 · 2003 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 2004 雷楚雄《千機變 · 2005 張叔平、邱偉明《2046》 · 2006 奚仲文、黃炳耀《如果·愛 · 2007 霍廷霄《满城尽带黄金甲 · 2008 奚仲文、易振洲、黃炳耀《投名狀》 · 2009 葉錦添《赤壁》
2010年代
2010 麥國強《十月圍城》 · 2011 趙崇邦《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 2012 奚仲文、劉敏雄《龍門飛甲》 · 2013 奚仲文、林子僑《大上海 · 2014 張叔平、邱偉明《一代宗師 · 2015 趙海《黃金時代》 · 2016 張叔平、邱偉明《華麗上班族》 · 2017 邱偉明《擺渡人》 · 2018 文念中、利國林《明月幾時有 · 2019 林子僑《無雙》
2020年代
2020 張兆康《花椒之味 · 2022 麥國強、王慧茵《智齒》 · 2023 雷楚雄、黃敏軒《風再起時》 · 2024 林子僑《金手指》
第1屆-第10屆
1962 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 1963 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 1965 汪榴照諜海四壯士 · 1966 胡金銓《大地兒女》 · 1967 秦亦孚《蘇小妹》 · 1968 胡金銓龍門客棧 · 1969 吳桓《小鎮春回》 · 1970 魯稚子《歌聲魅影》 · 1971 李翰祥《緹縈》 · 1972 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第11屆-第20屆
1973 鳳鳴編劇小組《忍》 · 1975 張永祥《吾土吾民 · 1976 鄧育昆《梅花》 · 1977 何曉鐘筧橋英烈傳 · 1978 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 1979 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 1980 劉正謙《賭國仇城》 · 1981 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 1982 從缺 · 1983 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第21屆-第30屆
1984 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籽》 · 1985 蕭颯╱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 1986 吳念真《父子關係》 · 1987 阮繼志《倩女幽魂》 · 1988 從缺 · 1989 從缺 · 1990 小野《刀瘟》 · 1991 從缺 · 1992 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 1993 胡大為╱鄧碧燕╱林紀陶于仁泰《白髮魔女傳》
第31屆-第40屆
1994 林奕華《紅玫瑰白玫瑰》 · 1995 朱天文好男好女 · 1996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 1997 杜國威《南海十三郎》 · 1998 陳沖╱嚴歌苓天浴 · 1999 從缺 · 2000 胡安╱黃丹╱唐婁彝╱Kate Raisz╱Bob McAdrew《西洋鏡 · 2001 魏紹恩《蓝宇 · 2002 從缺 · 2003 李楊《盲井
第41屆-第50屆
2004 林正盛月光下,我記得 · 2005 冯小刚╱王剛╱林黎勝╱張家魯天下无贼 · 2006 寧岱╱張元《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 2007 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色,戒》 · 2008 劉恒《集结号 · 2009 管虎《鬥牛》 · 2010 劉梓潔父後七日 · 2011 李不空╱朱蘇進述平姜文╱郭俊立╱危笑让子弹飞 · 2012 鮑鯨鯨《失戀33天》 · 2013 李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第51屆-第60屆
2014 馬英力《推拿》 · 2015 萬瑪才旦《塔洛》 · 2016 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 · 2017 黃信堯大佛普拉斯 · 2018 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 2019 徐漢強╱傅凱羚╱簡士耕《返校》 · 2020 曾俊榮╱周冠威幻愛 · 2021 李駿碩濁水漂流 · 2022 歐健兒╱岑君茜《智齒》 · 2023 吳瑾蓉程偉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註:1962年至1978年頒發最佳編劇,1979年起分為最佳原著劇本與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攝影 · 最佳剪輯 · 最佳音效 · 最佳原著劇本 · 最佳劇情片 · 最佳創作短片 · 最佳紀錄片 · 最佳動畫長片 ·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 最佳新導演
第18屆-第20屆
第21屆-第30屆
  • 1984 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 1985 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 1986 張叔平《夢中人》
  • 1987 陳顧方《倩女幽魂》
  • 1988 王耀年《傾城之戀》
  • 1989 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 1990 侯永財《川島芳子》
  • 1991 張叔平《阿飛正傳
  • 1992 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 1993 阮佩芸、張光慧《戲夢人生
第31屆-第40屆
第41屆-第50屆
第51屆-第60屆
  • 2014 梁婷婷《繡春刀》
  • 2015 黃文英刺客聶隱娘
  • 2016 張世傑唐人街探案
  • 2017 張叔平、張兆康《擺渡人》
  • 2018 陳敏正《影》
  • 2019 Nikki Gooley、周麗明、蔡珮玲、Nina Edwards《夕霧花園》
  • 2020 郭子勝、Azni Samdin《男兒王
  • 2021 林欣宜、蕭百辰、劉顯嘉《月老》
  • 2022 樊仕清、 陳有豐《素還真》
  • 2023 王誌成、高仙齡《老狐狸
1-10
001 小城之春 · 002 英雄本色 · 003 阿飛正傳 · 004 黃土地 · 005 悲情城市 · 006 省港旗兵 · 007 龍門客棧 · 008 投奔怒海 · 009 俠女 · 010 臥虎藏龍
11-20
011 马路天使 · 012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013 半斤八兩 · 014 鎗火 · 015 獨臂刀 · 016 精武門 · 017 阳光灿烂的日子 · 018 危樓春曉 · 019 西遊記(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 020 董夫人
21-30
021 胭脂扣 · 022 重庆森林 · 023 似水流年 · 024 童年往事 · 025 紅高粱 · 026 父子情 · 027 一江春水向東流 · 028 甜蜜蜜 · 029 神女 · 030 大路
31-40
031 瘋劫 · 032 無間道 · 033 醉拳 · 034 蝶變 · 035 东邪西毒 · 036 香港製造 · 037 清宫秘史 · 038 梁山伯與祝英台 · 039 英雄本色 · 040 新蜀山剑侠
41-50
041 恐怖分子 · 042 喋血雙雄 · 043 黃飛鴻 · 044 阮玲玉 · 045 秋菊打官司 · 046 我这一辈子 · 047 江山美人 · 048 冬暖 · 049 秋天的童話 · 050 倩女幽魂
51-60
051 紫釵記 · 052 人海孤鴻 · 053 舞台姐妹 · 054 龍虎風雲 · 055 霸王別姬 · 056 一一 · 057 寒夜 · 058 破曉時分 · 059 空山灵雨 · 060 警察故事
61-70
061 新不了情 · 062 囍宴 · 063 站台 · 064 野玫瑰之戀 · 065 可憐天下父母心 · 066 難兄難弟 · 067 第一類型危險 · 068 半邊人 · 069 榴槤飄飄 · 070 小玩意
71-80
071 哀乐中年 · 072 七十二家房客 · 073 烈火青春 · 074 戀戀風塵 · 075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 076 少林足球 · 077 夜半歌聲 · 078 再見中國 · 079 撞到正 · 080 青梅竹馬
81-90
081 蓝风筝 · 082 太太萬歲 · 083 曼波女郎 · 084 豪門夜宴 · 085 秋決 · 086 芙蓉鎮 · 087 賭神 · 088 旺角卡门 · 089 春光乍洩 · 090 花樣年華
91-103
091 萬家燈火 · 092 中秋月 · 093 父母心 · 094 林則徐 · 095 紅樓夢 · 096 打擂台 · 097 上海之夜 · 098 五郎八卦棍 · 099 黑炮事件 · 100 青少年哪吒 · 101 戲夢人生 · 102 女人四十 · 103 一个都不能少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票選「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統計至2010年8月)
1-10
001 悲情城市 · 002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003 童年往事 · 004 阿飛正傳 · 005 小城之春 · 006 臥虎藏龍 · 007 一一 · 008 戀戀風塵 · 009 龍門客棧 · 010 花樣年華
11-20
011 梁山伯與祝英台 · 012 恐怖分子 · 013 愛情萬歲 · 014 黃土地 · 015 俠女 · 016 甜蜜蜜 · 017 英雄本色 · 018 無間道 · 019 阳光灿烂的日子 · 020 马路天使
21-30
021 重庆森林 · 022 紅高粱 · 023 喜宴 · 024 神女 · 025 風櫃來的人 · 026 春光乍洩 · 027 胭脂扣 · 028 兒子的大玩偶 · 029 破曉時分 · 030 海灘的一天
31-40
031 精武門 · 032 阮玲玉 · 033 霸王別姬 · 034 色,戒 · 035 秋菊打官司 · 036 小武 · 037 倩女幽魂 · 038 秋決 · 039 海角七号 · 040 一江春水向東流
41-50
041 蓝风筝 · 042 戲夢人生 · 043 黑暗之光 · 044 鎗火 · 045 三峽好人 · 046 活著 · 047 董夫人 · 048 再見阿郎 · 049 功夫 · 050 無米樂
51-60
051 养鸭人家 · 052 大路 · 053 東邪西毒 · 054 大红灯笼高高挂 · 055 青梅竹馬 · 056 流氓大亨 · 057 小畢的故事 · 058 小姐撞到鬼 · 059 猛龍過江 · 060 老井
61-70
061 青少年哪吒 · 062 不能沒有你 · 063 天水圍的日與夜 · 064 盲井 · 065 香港製造 · 066 少林足球 · 067 飲食男女 · 068 稻草人 · 069 母親三十歲 · 070 半斤八兩
71-80
071 醉拳 · 072 新蜀山剑侠 · 073 玉卿嫂 · 074 星星月亮太陽 · 075 獨臂刀 · 076 光陰的故事 · 077 多桑 · 078 大話西遊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 079 女人四十 · 080 可可西里
81-90
081 站台 · 082 頤和園 · 083 瘋狂的石頭 · 084 一個都不能少 · 085 海上花 · 086 藍色大門 · 087 河流 · 088 無言的山丘 · 089 投奔怒海 · 090 汪洋中的一條船
91-101
091 天才與白癡 · 092 藍與黑 · 093 舞台姐妹 · 094 早春二月 · 095 小玩意 · 096 林家铺子 · 097 十字街头 · 098 警察故事 · 099 武狀元黃飛鴻 · 100 鬼子来了 · 101 洞
1-10
001 經巡中國 · 002 孤島天堂 · 003 延安内貌 · 004 民族的吼聲 · 005 勳業千秋 · 006 清宮秘史 · 007 血染海棠紅 · 008 黃飛鴻傳(上、下集) · 009 珠江淚 · 010 細路祥
11-20
011 説謊世界 · 012 擺錯迷魂陣 · 013 血染杜鵑紅 · 014 誤佳期 · 015 紅菱血(上、下集) · 016 敗家仔 · 017 家、春、秋 · 018 中秋月 · 019 危樓春曉 · 020 父與子
21-30
021 家家戶戶 · 022 寒夜 · 023 父母心 · 024 天長地久 · 025 春殘夢斷 · 026 雪裡紅 · 027 牆 · 028 七重天 · 029 金蓮花 · 030 魂歸離恨天
31-40
031 琵琶怨 · 032 四千金 · 033 錢 · 034 蝶影紅梨記 · 035 金山大少 · 036 笑笑笑 · 037 情深似海 · 038 慈母心 · 039 野玫瑰之戀 · 040 同命鴛鴦
41-50
041 火窟幽蘭 · 042 追妻記 · 043 武則天 · 044 小兒女 · 045 原來我負卿 · 046 大醉俠 · 047 英雄本色 · 048 天劍絕刀(上、下集) · 049 金燕子 · 050 玉女添丁
51-60
051 董夫人 · 052 昨天今天明天 · 053 俠女 · 054 愛奴 · 055 猛龍過江 · 056 刺馬 · 057 再見中國 · 058 天涯·明月·刀 · 059 半斤八兩 · 060 醉拳
61-70
061 爛頭何 · 062 空山灵雨 · 063 蝶變 · 064 瘋劫 · 065 撞到正 · 066 第一類型危險 · 067 邊緣人 · 068 武館 · 069 敗家仔 · 070 投奔怒海
71-80
071 烈火青春 · 072 垂簾聽政 · 073 半邊人 · 074 省港旗兵 · 075 似水流年 · 076 上海之夜 · 077 殭屍先生 · 078 警察故事 · 079 英雄本色 · 080 美國心
81-90
081 龍虎風雲 · 082 秋天的童話 · 083 倩女幽魂 · 084 神奇兩女俠 · 085 書劍恩仇錄 · 086 胭脂扣 · 087 喋血雙雄 · 088 賭神 · 089 阿飛正傳 · 090 黃飛鴻
91-100
091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 · 092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 093 秋月 · 094 方世玉、方世玉續集 · 095 新不了情 · 096 东邪西毒 · 097 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 098 甜蜜蜜 · 099 香港製造 · 100 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