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臺灣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世纪 18世纪臺灣 | 19世纪臺灣 | 20世纪臺灣
年代 1860年代臺灣 | 1870年代臺灣 | 1880年代臺灣 | 1890年代臺灣 | 1900年代臺灣 | 1910年代臺灣 | 1920年代臺灣
年份: 1893年臺灣 | 1894年臺灣 | 1895年臺灣 | 1896年臺灣 | 1897年臺灣 | 1898年臺灣 | 1899年臺灣 | 1900年臺灣 | 1901年臺灣 | 1902年臺灣 | 1903年臺灣
纪年 戊戌狗年)、日本明治31年
1898年臺灣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世纪 18世纪臺灣 | 19世纪臺灣 | 20世纪臺灣
年代 1860年代臺灣 | 1870年代臺灣 | 1880年代臺灣 | 1890年代臺灣 | 1900年代臺灣 | 1910年代臺灣 | 1920年代臺灣
年份 1893年臺灣 | 1894年臺灣 | 1895年臺灣 | 1896年臺灣 | 1897年臺灣 | 1898年臺灣 | 1899年臺灣 | 1900年臺灣 | 1901年臺灣 | 1902年臺灣 | 1903年臺灣
纪年 戊戌狗年)、日本明治31年

旗幟

日本國旗

臺灣日治時期(1895年-1945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1898年臺灣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改行三縣三廳制。同年由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開始進行了第一次科學性的土地調查,範圍主要是臺灣西部平原。該年8月,於臺灣中部發生「戊戌大水災」[1]:9。而在年底時,於今天高雄市橋頭區發生了六班長清庄事件。

政府

大日本帝國

成員變動

大豹共同體

大事記

1898年完工的蘆竹德馨堂
  • 1月28日:〈私立學校設置廢止規則〉公布[2]:188
  • 2月26日:兒玉源太郎就任第四任臺灣總督[2]:188
  • 3月2日:後藤新平擔任臺灣總督府內務局長[2]:188
  • 5月:《臺灣日日新報》創刊[2]:188
  • 6月20日:
    • 日本政府發布並施行勅令第百八號(6月18日簽章)重訂〈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該勅令第一條將臺灣行政區劃分為臺北、臺中、臺南三縣與宜蘭臺東澎湖三廳,至於其位置與轄區則由臺灣總督定之[3][4][5]。此外原本在縣廳之下設置的撫墾署與警察署併入辨務署,辨務署第二課接掌警察行政,第三課則接掌蕃地行政[6]
    • 三段警備制撤銷[2]:188
    • 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2]:188
  • 6月28日:臺灣總督府發布府令第三十八號公告六縣整併成三縣之後的轄區[7],並以府令第三十九號調整縣廳底下各辨務署的轄區[8]
  • 7月1日:臺灣總督府發布府令第四十二號,於澎湖廳設置隘門、小池角、大赤崁、網垵四個出張所[9]
出張所名 位置 轄區
隘門出張所 澎湖本島 隘門 鼎灣澚南藔澚林投澚
小池角出張所 漁翁島 小池角 西嶼澚
大赤崁出張所 白沙島 大赤崁 通梁澚瓦硐澚赤崁澚鎮海澚吉貝澚
網垵出張所 八罩島 網垵 網垵澚水垵澚
  • 7月17日:公布〈臺灣地籍規則〉及〈土地調查規則〉[10]
  • 7月28日:《官報》刊載昨日(7月27日)天皇裁可公布的〈臺灣公學校令〉(勅178)、〈臺灣公學校官制〉(勅179)、〈臺灣總督府小學校官制〉(勅180)[11][12][13]
  • 8月6日:因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在中部造成大量降雨,清水溪上游草嶺潭潰決,洪水流入濁水溪舊道,使得濁水溪下游改道[1]:9。該次大水即是所謂的戊戌大水災[1]:9。臺北城內發生大水災,截至8月9日上午為止,官方媒體統計臺北城內外一帶共計85人死亡,其中半數以上為大稻埕住民。8月10日的《臺灣日日新報》裡的特稿《災餘誌感》將水災傷亡慘烈歸咎於婦女纏足[14][15]
  • 8月16日:臺灣總督府發布府令第七十六號,於臺東廳增設花蓮港出張所[16]
出張所名 位置 轄區
花蓮港出張所 花蓮港街 蓮鄉
  • 8月31日:公布〈保甲條例〉[17][2]:188
  • 9月5日: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成立[10][2]:188。。
  • 11月5日:頒布〈匪徒刑罰令〉[17][2]:188
  • 12月13日:臺灣總督府發布府令第百十號,於澎湖廳增設媽宮出張所[18]
出張所名 位置 轄區
媽宮出張所 澎湖廳東西澚媽宮 東西澚嵵裡澚
殤滾水紀念碑文

出生

  • 1月5日——黃運金,律師、政治人物。戰後出任新竹縣參議會議長、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臺灣省議會議員。(1996年逝世)
  • 3月27日——林金標,教師、政治人物。戰後曾任臺中市市長。(1984年逝世)
  • 8月26日——楊金虎,醫師、政治人物。日治時期參與臺灣民眾黨,戰後參與黨外運動,曾任高雄市市長。(1990年逝世)
  • 10月10日——石暘睢,文史工作者。曾任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因對臺南府城之文史瞭若指掌,故被尊稱為「活字典」。(1964年逝世)
  • 12月16日——陳英聲,畫家。曾以〈後巷〉、〈畫室〉入選臺展。(1961年逝世)

逝世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張素玢. 〈洪患、聚落變遷與傳說信仰──以戊戌水災為中心〉. 《2005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濁水溪流域自然與人文研究」論文集》. 彰化縣文化局. 2005-12. ISBN 986-00-3353-6.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陳君愷. 《狂飆的年代──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 日創社文化. 2006年10月. ISBN 978-986-81251-7-9. 
  3. ^ 吳建昇、蔡郁蘋、杜正宇、蔡博任. 《大臺南的前世今生》.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3月: 頁188. ISBN 978-986-03-5182-8. 
  4. ^ 《官報》〈勅令第百八號〉,日本內閣官報局,1898年6月20日
  5. ^ 《臺灣總督府府報》〈勅令第百八號〉,1898年6月30日
  6. ^ 藍奕青. 《帝國之守──日治時期臺灣的郡制與地方統治》. 國史館. 2012年7月: 頁43-46. ISBN 978-986-03-3033-5. 
  7.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三十八號〉,1898年6月28日
  8.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三十九號〉,1898年6月28日
  9.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四十二號〉,1898年7月1日
  10. ^ 10.0 10.1 楊彥騏. 《台灣百年糖紀》. 貓頭鷹出版. 2001年7月: 頁53. ISBN 957-469-503-4. 
  11. ^ 《臺灣總督府府報》〈勅令第百七十八號〉,1898年8月16日
  12. ^ 《臺灣總督府府報》〈勅令第百七十九號〉,1898年8月16日
  13. ^ 《臺灣總督府府報》〈勅令第百八十號〉,1898年8月16日
  14. ^ piguoli. 日治初期的身體政治:以纏足解放運動為中心的討論. 2010-04-17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1). 
  15. ^ 陳龍廷. 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書寫:臺灣文學的跨界對話.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7-12-10 [2019-01-01]. ISBN 97895711944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中文(臺灣)). 
  16.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七十六號〉,1898年8月16日
  17. ^ 17.0 17.1 杜武志. 〈皇民化運動與臺灣文化〉. 《臺北文獻》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2-03-25, (直字第139期): 頁168. 
  18.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百十號〉,1898年12月13日
各年台灣(1624年至今)
17世紀
  • 1624
  • 1625
  • 1626
  • 1627
  • 1628
  • 1629
  • 1630
  • 1631
  • 1632
  • 1633
  • 1634
  • 1635
  • 1636
  • 1637
  • 1638
  • 1639
  • 1640
  • 1641
  • 1642
  • 1643
  • 1644
  • 1645
  • 1646
  • 1647
  • 1648
  • 1649
  • 1650
  • 1651
  • 1652
  • 1653
  • 1654
  • 1655
  • 1656
  • 1657
  • 1658
  • 1659
  • 1660
  • 1661
  • 1662
  • 1663
  • 1664
  • 1665
  • 1666
  • 1667
  • 1668
  • 1669
  • 1670
  • 1671
  • 1672
  • 1673
  • 1674
  • 1675
  • 1676
  • 1677
  • 1678
  • 1679
  • 1680
  • 1681
  • 1682
  • 1683
  • 1684
  • 1685
  • 1686
  • 1687
  • 1688
  • 1689
  • 1690
  • 1691
  • 1692
  • 1693
  • 1694
  • 1695
  • 1696
  • 1697
  • 1698
  • 1699
  • 1700
18世紀
  • 1701
  • 1702
  • 1703
  • 1704
  • 1705
  • 1706
  • 1707
  • 1708
  • 1709
  • 1710
  • 1711
  • 1712
  • 1713
  • 1714
  • 1715
  • 1716
  • 1717
  • 1718
  • 1719
  • 1720
  • 1721
  • 1722
  • 1723
  • 1724
  • 1725
  • 1726
  • 1727
  • 1728
  • 1729
  • 1730
  • 1731
  • 1732
  • 1733
  • 1734
  • 1735
  • 1736
  • 1737
  • 1738
  • 1739
  • 1740
  • 1741
  • 1742
  • 1743
  • 1744
  • 1745
  • 1746
  • 1747
  • 1748
  • 1749
  • 1750
  • 1751
  • 1752
  • 1753
  • 1754
  • 1755
  • 1756
  • 1757
  • 1758
  • 1759
  • 1760
  • 1761
  • 1762
  • 1763
  • 1764
  • 1765
  • 1766
  • 1767
  • 1768
  • 1769
  • 1770
  • 1771
  • 1772
  • 1773
  • 1774
  • 1775
  • 1776
  • 1777
  • 1778
  • 1779
  • 1780
  • 1781
  • 1782
  • 1783
  • 1784
  • 1785
  • 1786
  • 1787
  • 1788
  • 1789
  • 1790
  • 1791
  • 1792
  • 1793
  • 1794
  • 1795
  • 1796
  • 1797
  • 1798
  • 1799
  • 1800
19世紀
  • 1801
  • 1802
  • 1803
  • 1804
  • 1805
  • 1806
  • 1807
  • 1808
  • 1809
  • 1810
  • 1811
  • 1812
  • 1813
  • 1814
  • 1815
  • 1816
  • 1817
  • 1818
  • 1819
  • 1820
  • 1821
  • 1822
  • 1823
  • 1824
  • 1825
  • 1826
  • 1827
  • 1828
  • 1829
  • 1830
  • 1831
  • 1832
  • 1833
  • 1834
  • 1835
  • 1836
  • 1837
  • 1838
  • 1839
  • 1840
  • 1841
  • 1842
  • 1843
  • 1844
  • 1845
  • 1846
  • 1847
  • 1848
  • 1849
  • 1850
  • 1851
  • 1852
  • 1853
  • 1854
  • 1855
  • 1856
  • 1857
  • 1858
  • 1859
  • 1860
  • 1861
  • 1862
  • 1863
  • 1864
  • 1865
  • 1866
  • 1867
  • 1868
  • 1869
  • 1870
  • 1871
  • 1872
  • 1873
  • 1874
  • 1875
  • 1876
  • 1877
  • 1878
  • 1879
  • 1880
  • 1881
  • 1882
  • 1883
  • 1884
  • 1885
  • 1886
  • 1887
  • 1888
  • 1889
  • 1890
  • 1891
  • 1892
  • 1893
  • 1894
  • 1895
  • 1896
  • 1897
  • 1898
  • 1899
  • 1900
20世紀
21世紀